自然科 | |
課程目標 | 一、啟發科學探究的熱忱與潛能:使學生能對自然科學具備好奇心與想像力,發揮理性思維,開展生命潛能。 二、建構基本科學素養:使學生具備基本科學知識、探究與實作能力,能於實際生活中有效溝通、參與公民社會議題的決策與問題解決,且對媒體所報導的科學相關內容能理解並反思,培養求真求實的精神。 三、奠定持續學習科學與運用科技的基礎:養成學生對科學正向的態度、學習科學的興趣,為適應科技時代之生活奠定良好基礎。 四、培養社會關懷和守護自然之價值觀與行動力:使學生欣賞且珍惜大自然之美,更深化為愛護自然、珍愛生命、惜取資源的關懷心與行動力,進而致力於建構理性社會與永續環境。 五、為生涯發展做準備:使學生不論出於興趣、生活或工作所需,都能更進一步努力增進科學知能,且經由此階段的學習,為下一階段的生涯發展做好準備。 |
核心素養 | 一、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:具備身心健全發展的素質,擁有合宜的人性觀與自我觀,同時透過選擇、分析與運用新知,有效規劃生涯發展,探尋生命意義,並不斷自我精進,追求至善。 二、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:具備問題理解、思辨分析、推理批判的系統思考與後設思考素養,並能行動與反思,以有效處理及解決生活、生命問題。 三、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:具備規劃及執行計畫的能力,並試探與發展多元專業知能、充實生活經驗,發揮創新精神,以因應社會變遷、增進個人的彈性適應力。 四、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:具備理解及使用語言、文字、數理、肢體及藝術等各種符號進行表達、溝通及互動,並能了解與同理他人,應用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上。 五、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:具備善用科技、資訊與各類媒體之能力,培養相關倫理及媒體識讀的素養,俾能分析、思辨、批判人與科技、資訊及媒體之關係。 六、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:具備藝術感知、創作與鑑賞能力,體會藝術文化之美,透過生活美學的省思,豐富美感體驗,培養對美善的人事物,進行賞析、建構與分享的態度與能力。 七、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:具備道德實踐的素養,從個人小我到社會公民,循序漸進,養成社會責任感及公民意識,主動關注公共議題並積極參與社會活動,關懷自然生態與人類永續發展,而展現知善、樂善與行善的品德。 八、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:具備友善的人際情懷及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,並發展與人溝通協調、包容異己、社會參與及服務等團隊合作的素養。 九、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:具備自我文化認同的信念,並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,積極關心全球議題及國際情勢,且能順應時代脈動與社會需要,發展國際理解、多元文化價值觀與世界和平的胸懷。 |
師資陣容 | 王秋凰 莊緯彬 李志強 方文宗 |